2017-08-15

牛奶盒的第二春-孵豆芽神器

#牛奶盒的第二春-孵豆芽神器
前一陣子為了煮綠豆水而買了不少的綠豆,綠豆水喝膩那就改孵綠豆芽吧!
亞超裏買的綠豆芽菜不貴但要嘛是有股奇怪的味道要嘛就是買回來沒二天就開始爛,常常為了到底要不要買點豆芽回家而掙扎(我家走計劃趕不上變化路線,常上演被菜追著跑的慘劇)再加上三不五時就會聽到市售豆芽又被添加了什麼不應該添加的東西使其長得快又好,所以對豆芽總是又愛又怕的。

牛奶盒洗乾過晾乾後在瓶口的另一面瓶身上戳幾個洞,同一面的邊上剪二個小角洞,然後將挑過洗淨泡過二小時水的綠豆瀝乾後放入牛奶瓶中,每天照三餐外加宵夜的加水問候三分鐘再將水由邊角洞中排出。(有洞的那面記得要朝下,見光的豆芽聽說吃起來是苦的!)
隨著豆芽的成長會發現原本可以聽到綠豆滾動的聲音越來越小聲,從入水口還可以隱約看到豆芽成長的狀況。
有朋友跟著一起用牛奶盒孵豆芽但因要上班所以泡豆芽的時間分別是早上出門前,下班進門後和晚上睡覺前,泡水的時間由三分鐘延長為五分鐘,效果一樣。
瓶口是入水口,澆完水就得蓋上,邊上那二個角洞是出水口,要把水瀝乾才豆芽不會爛掉或臭掉

#第一次實驗50克的綠豆:
平均只有15℃-17℃的發了一星期後開獎,哇哈哈,什麼人種什麼豆,這些豆芽全都和我一樣走矮肥短路線…😘
感覺上50克的綠豆發出來的豆芽有點擠,所以後續又進行了幾次的重量調整,看到底多少為最佳的量

#第二次實驗40克的綠豆
平均溫度大概22-25℃,五天後打開牛奶盒,豆芽長度比第一次長,挺不錯的。
但因為此次使用的牛奶盒容量雖然一樣是1L的但由照片中的長方體改成正方體,不太確定在長方體牛奶盒中到底長度如何,所以回到我家常態出現的長方體牛奶盒中繼續實驗

#第三次實驗45克的綠豆(其實是不小心倒太多又懶得再把綠豆倒回去)
平均溫度大概24-28℃,四天四夜天後打開牛奶盒,這次的豆芽長得超漂亮,幾乎和亞超裏買的一樣了

一盒的豆芽炒出來大概就是一盤的量,清炒或煮麵時加點進去都很不錯,自己孵豆芽不一定較便宜但絕對安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